百年國慶即將到來,各地的煙火秀蓄勢待發。
黑夜高空,突然爆出流星般的火花,地上人間,齊聲讚嘆綺麗,日本時代的台灣生活,就有這樣的風情。
中國人發明火藥,傳向世界。日本德川家康一統江山,戰國時代結束,各城藩的殺伐爭戰停止,火藥的武器角色,慢慢轉變成遊樂用的玩具。18世紀前半葉,關西大饑荒,關東這邊也飽受霍亂之苦,有人就在今天東京的兩國橋畔放煙火,消災祈福。當時煙火只能打出自然光一個顏色,到19世紀後半的明治時代,西歐的化學品輸入日本,煙火就不一樣了,五顏六彩,彷彿魔幻師,把夜空妝點得無比絢爛。
到現在,看煙火是日本生活的大事。日本人是季節動物,甚麼季節從事甚麼活動,有一定的規則。春天不看櫻花,等於沒過春天,夏夜要穿浴衣看煙火,夏天才能叫夏天。每年七、八月,有幾百場的「花火大會」在全日本激動登場,還有花火的競技大賽。
日本時代,台灣所見的花火大會,缺乏如是的夏天「風物詩」性格,較多是屬於慶典的餘興活動,一如今天的國慶煙火。20年代,宜蘭線鐵道開通、皇太子來台、台北鐵橋通車、斗南某個戲院開幕、台北某個報社周年慶,都以放煙火助興。
又如1919年,一次世界大戰結束,台北的英美洋人開著車在街上歡呼,大稻埕這邊的台籍商家名流,由板橋林家代表人、前華南銀行董事長林熊徵發起,也辦了盛大的慶祝會。除了學校門口有拱門型的匾額,寫著「祝戰捷平和」,夜幕低垂之際,淡水河泛著小舟,船上人員把花火放到水上,一點一點火光,隨水輕漂,偶爾還飛跳起來,這就是日本愛知縣三河地區有名的「金魚花火」。
日式花火有很多種,高空散花一般的「打上花火」,地上火樹一般的「仕掛花火」,日本時代都施放過。那個年代,台灣另有廣東煙火和彰化煙火。例如1901年,大稻埕要大拜拜,就去找廣東潮州的專門店買煙火,順便付船費,雇了四位煙火師傅來台北。
「彰化煙火」,當年是一個專有名詞,據報紙的解釋,大約1950年代,有位漳州老人,把廣東煙火的秘技帶來台灣,定居彰化,衍成地方的特色產業。1923年,皇太子訪台,台中就以彰化煙火歡迎他。從表演節目單看起來,很有中式風味,像是紅白綠三色的火光中,現出三個人模樣的煙火,稱為「狀元遊街」。
戰前,不論台式或和式煙火,都已有打字幕的能力。例如1925年,為歡迎皇子秩父宮,台中的天空出現過「秩父宮殿下奉迎」的字樣,還發散淡淡的紫色光芒。
不過,日本時代有一種今天已經不打的煙火。運動會或飛機表演會,任何大型聚會開幕,在沒有麥克風的時代,常常就要來打個一發、兩發或三發有響聲的煙火,大家抬頭一見,就知道要往會場聚攏了。
(作者陳柔縉為作家)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